來源: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9-05-18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時間定在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國際博物館日 陜歷博喜獲十大精品獎 今早,由國家文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度“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湖南省博物館盛大開幕。 開幕式上公布了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終評結果!金螳螂文化承建的陜歷博的“陜西古代文明陳列”喜獲第十六屆(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傳統+未來 絲綢之路上的我們 金螳螂文化結緣各地博物館,致力于運用前沿手法展現歷史與科技。值此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與絲綢之路上博物館的那些事兒吧。 古有絲綢之路,作為最早最重要的東西方文明交流通道,今有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促進共同繁榮。文化不斷沉淀、傳承與弘揚,這一路上的博物館各有特色,講述著文物背后的故事,引發公眾對傳統與未來的探索。 陜西歷史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長沙銅官窯博物館群、西夏博物館、青海藏文化博物館、閩侯博物館……絲路沿線的金螳螂文化項目,以內容呈現為本,營造“文物會說話”的歷史人文互動效果。 陜西歷史博物館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匯集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金螳螂文化參與了陜歷博的基本陳列設計布展項目,為呈現博物館的傳統文化現代化面貌助力。 鎏金銅蠶 館藏鎏金銅蠶是迄今國內首次發現的,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鎏金銅蠶”可謂絲綢之路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紐帶作用的標志,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養蠶繅絲技術和絲織品貿易在漢代中西貿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法門寺博物館 法門寺博物館擁有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法門寺唐密曼荼羅造像藝術和圖像系統的挖掘整理,首次揭開了唐密的神秘面紗,是法門寺歷史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群 長沙銅官窯博物館是一座以“詩意的彩瓷”為主題、展現1200多年前唐代長沙銅官窯陶瓷文化發展史的專題博物館,分序廳、千年的積淀、瓦渣坪往事、土火之藝、教育互動區、彩韻唐風、世界的長沙窯等七個展廳。 館內展出的文物,最受矚目的當屬“黑石號”沉船出水的162件文物。據悉,“黑石號”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阿拉伯遠洋航船,船上運載著金、銀、瓷器等中國產品共6.7萬余件,其中長沙銅官窯瓷器約5.65萬件,約占總數量的85%。船上滿載的中國瓷器為海上絲綢之路保留了珍貴實物,證實了古代中國與中東各國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貿易往來。 青海藏文化博物館 青海藏文化博物館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館內設有絲綢之路與青藏高原文明史、中國藏族藝術彩繪大觀、藏族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卡墊、服飾等展館,全方位展示了藏民族的悠久文化。一期館內鎮館之寶《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長達618米,曾獲吉尼斯世界紀錄。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多多 各大博物館都有免費、半價優惠 這個周末和你愛的人 一起去心心念念的博物館打卡吧!
GOLD MANTIS ? COPYRIGHT 2016 版權歸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蘇ICP備16041915號-1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1459號
網絡建設:博采網絡